强生能否熬过“干旱季节”?(一)

经历了快速发展后,全世界阵容最为强大的药品制造商――美国强生公司等待着新药能够带动新一轮的增长,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  同时,畅销产品也受到了来自竞争者的冲击。

  2003年对医药保健品巨头强生公司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年。公司从婴儿香波到人造膝盖的众多产品都创造了非常可喜的佳绩,销售额上升14%,高达四百一十五亿美元,利润上升18%,达到八十亿美元。治疗冠心病的“赛佛”涂药动脉扩张器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后,2003年4月投放市场后的第一年就迅速获得了10亿美元的销售业绩。

  但是强生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不那么乐观了。强生公司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华尔街的宠儿。良好的业绩使公司得以在《商业周刊》去年评选的50强公司中荣登第四位。5年间,股票价格上升了23.2%,而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下跌了9.5%。最近的股票价格大约52美元,2003年下跌了3.8%。尽管2003年多数医药公司都处境艰难,强生的股价还是落后于竞争对手英国葛兰素史克美占药厂、辉瑞制药有限公司、必治妥公司。

  挑战还在前方

  投资者已经看见强生的前方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。2006年之前没有任何支柱性的产品投放市场,加上竞争对手成功地准入利润丰厚的新市场,所以未来的两年对强生而言无利可图。2004年,分析家一致认为,强生的收入只会上升8.5%,2005年只会有不到5%的上升。同样的,2004年的利润也只会有11.7%的增长。强生并不否认未来需要面对艰巨的挑战。首席财务官罗伯特・克罗斯说:“我们已经走出了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辉煌时期,未来的两年我们处境艰难。”但是他相信只要大力投资新型药物,让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和更多的合作,继续进行收购,强生还是可以长期保持年收入增长10%、利润增长13%的历史水平。

  毫无疑问,强生也已经意识到新的麻烦马上接踵而至。20世纪90年代末期,公司就开始加强药品研制的力度,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,因为药品占了公司营业利润的60%。过去的几年里,公司匆匆收购了很多极具前景的公司。但是生产状况混乱、药品研发失败使强生陷入了一种始料未及的艰难处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