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老们的自我调整(一)

面对职业经理人的进入,创业元老自己的心态要调整好,尽量不去排斥他们,使他们以最快的时间融入这个圈子当中。

  在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,一位创业元老由于自己的岁数太大,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,主动要求退下来。但不是所有的创业元老都有这样的心态。

  莫把空降兵当政治工具

  1992年2月广东中山的7个年轻人黄启均、邓新华、潘权枝、黄文枝、李家康、关锡源、杨建辉合股成立了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。7人每人出资10万元,在股权分配上,开发区所在村镇占总股本的30%(当时的股权结构)、余下的70%七人平分,各占10%。直到今天创业7人仍持有均等股份。在重大决策问题上,7人举手表决,4票赞成即算通过。

  7个小老板学历都不高(高中毕业已是其中的“高级知识分子),性格也各异,但志趣相投,各有所长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,7个老板也意识到,他们的能力思维都出现了局限性,需要聘请一名有学历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。在这个问题上7人迅速达成一至。

  1997年8月,姚吉庆正式加盟华帝集团,从公司总经理下嫁为部门经理。这时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管理体系已然跟不上节奏,各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出来。企业需要向规范化管理过度,为下一步的发展夯实基础。而这正是姚吉庆的强项。

  在“华帝七贤”的大力支持下,1997年9月起,姚吉庆从营销市场到行政制定实施了一整套规范运作程序,建立和执行全新的薪资体制和人员考核体系,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规化管理的过渡。

  1999年,7位老板萌生隐退的想法,希望姚能接受华帝的接力棒。姚吉庆说当时为华帝奋斗终身、死而后已的心都有,并许下“华帝将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”的誓言。

 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,姚吉庆的成绩显而易见:首先是华帝的品牌知名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;其次是解决了企业的生产瓶颈问题;三是技术开发速度明显加快;四是企业规模稳步提升。